甘薯的块根有什么特点?

甘薯的块根有什么特点?,第1张

1.薯形

块根的形状变异很大,称为薯形,主要是品种特征,但也受环境影响。通常所见的薯形有纺锤形、圆形、圆筒形、块状、上膨纺锤形、长纺锤形、下膨纺锤形、梨形、短纺锤形、下膨条沟等(图11-3)。条沟存在于块根表面,一般4~6个。

图11-3甘薯块根的形状

1.纺锤形2.圆筒形3.圆形4.块状5.上膨纺锤形6.长纺锤形7.下膨纺锤形8.下膨条沟9.梨形10.短纺锤形

(引自盛家廉、袁宝忠,1980)。

2.皮色

块根的皮色取决于周皮中的色素,大致可以分为紫、红、黄、褐、白5种主色,各个主色中又存在某些差异。皮色主要是品种特征,也受环境影响,在湿度小、通气好的条件下皮色比较鲜艳,相反条件下则皮色变得比较暗淡而无光泽。根据对1060个品种的统计,我国甘薯品种块根皮色以红色最多,紫红、红、淡红三者合计占46.1%;其次为白色,纯白色占14.2%;再次为黄色,黄色、淡黄色合计占13.3%;紫色、褐色较少(表11-2)。此外最近报道日本有一品种的皮色为灰褐。

表11-2我国甘薯品种块根皮色分布(据《中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1984,经整理)。

3.肉色

块根的肉色是品种特征,主要有紫、红、黄、白4种主色,各个主色中又存在某些差异。在非紫色肉中,有的具有紫晕或紫斑。红、黄肉色是胡萝卜素所表现,所以肉色和胡萝卜素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对1057个品种的统计,我国甘薯块根的肉色,白色品种占34.2%,淡黄色、黄色品种共占40.1%,橘红色品种占6.3%,紫色品种占0.57%(表11-3)。

4.烘干率

块根烘干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甘薯的干产。根据对924个品种的测定,我国甘薯烘干率低于20%的品种占8.0%,烘干率20%~25%的品种占22.1%,烘干率25.1%~29.9%的品种占46.3%,烘干率达到或高于30.0%的品种占23.6%。目前我国甘薯计算干产仍然采用鲜薯“五折一”的办法;但实际上我国甘薯已有70%的品种烘干率在25%以上,所以采用“四折一”计算干产的办法比较合理。

表11-3我国甘薯品种块根肉色的分布(据《中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1984,经整理)。

5.萌芽性

块根是甘薯的无性繁殖器官,生产上采用块根不定芽形成的薯苗进行扦插,所以块根萌芽性的强弱关系到繁殖系数,生产上以出苗快慢、整齐度和出苗总数综合评定。这个性状主要是品种特性,同时受环境影响。根据对990个品种的统计,我国甘薯品种萌芽性优等的品种占24.7%,中上等品种占3.5%,中等品种占49.7%,中下等品种占2.7%,差等品种占19.3%。

6.结薯构型

结薯构型指块根在甘薯切苗繁殖的植株的地下茎上的排列方式(图11-4),大致可以分为紧闭集中、分散集中、分散、极分散4种类型。

图11-4甘薯块根的构型

1.紧闭集中2.分散集中3.分散4.极分散

(引自《甘薯形态特征和初步评定标准》,IPGR)。

7.成熟期

甘薯生产主要收获块根。由于甘薯块根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产,所以生产上长期以来以当地早霜的早晚和种植制度决定甘薯的收获期。然而,近年来各国学者都注意到甘薯块根的膨大时间和品种的块根发育特点有关。一般认为初生生长开始早的品种结薯早,反之结薯晚;次生生长、三生生长结束早的品种较早停止膨大,反之较晚停止膨大。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甘薯品种分为早、中、晚熟等不同成熟期类型。人们尤其注意到其中结薯早、停止膨大早、能在较短时间达到其最高产量的早熟类型,以便及早收获躲避天灾和提前上市。《中国甘薯品种志》(1993)收录的184个品种中,有43个属于早熟品种。

8.品质

甘薯块根具有不同的加工用途,因而不同品种具有各自的利用特性。用于制备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品种,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要求薯干含淀粉60%以上,北方要求65%以上。用于制造薯脯、饴糖等食品的品种,南方要求薯干含可溶性糖20%以上,北方15%以上。制造薯脯一般还要求色泽鲜艳,每100g鲜薯含胡萝卜素0.5mg以上。用于制作煎炸食品的品种,则要求薯干可溶性糖和多酚的含量低,以保持成品的脆性和色泽。饲料用品种要求蛋白质含量高,以块根而言,南方要求薯干粗蛋白4%以上,北方5%以上。据《中国甘薯品种志》(1993)记载,所收录的184个品种中,薯干淀粉含量达标的,南方有16个,北方有51个;薯干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南方有24个,北方有14个;类胡萝卜素含量达标的共27个;薯干粗蛋白含量达标的,南方有14个,北方有28个;此外还有熟食食味优良的品种44个。

9.抗性

甘薯的各种病虫害和逆境最终导致主要产品块根的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此处将甘薯的抗性作为块根特性来叙述。据《中国甘薯品种志》(1993)记载,在所收录的184个品种中,抗黑斑病的有42个;抗根腐病的有40个;抗薯瘟病的有22个;抗茎腐病(蔓割病)的有14个;抗疮痂病的有7个;抗丛枝病的有5个;抗茎线虫病的有26个;抗根结线虫病的有8个;蚁象(小象甲)危害轻的有15个;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危害轻的有6个;耐旱的50个;耐湿(涝)的34个;耐肥的59个;耐寒的27个;耐盐碱的5个;耐贮藏的43个。

甘薯的块根和马铃薯的块茎因其功能相同,而来源不同,故称同功器官,莲藕和皂荚的刺因其来源相同,而功能不同,故称同源器官。

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

同功器官:凡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等。

同源器官:凡外形和功能有差别,而来源却相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等。

甘薯根可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 3种形态。

须根

须根呈纤维状,有根毛,根系向纵深伸展,一般分布在30厘米土层内,深可超过100厘米,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柴根

柴根粗约1厘米左右,长可达30-50厘米,是须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土壤干旱、高温、通气不良等原因,以致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畸形肉质根,没有利用价值。

块根

块根是贮藏养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分布在 5-25厘米深的土层中,先伸长后长粗,其形状、大小、皮肉颜色等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分为纺锤形、圆筒形、球形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红、淡红、紫红等色;肉色可分为白、黄、淡黄、橘红或带有紫晕等。具有根出芽特性,是育苗繁殖的重要器官。块根的外层是含有花青素的表皮,通称为薯皮,表皮以下的几层细胞为皮层,其内侧是可食用的中心柱部分。中心柱内有许多维管束群,以及初生、次生和三生形成层,并不断分化为韧皮部和木质部。同时木质部又分化出次生、三生形成层,再次分化出三生、四生的导管、筛管和薄壁细胞。由于次生形成层不断分化出大量薄壁细胞并充满淀粉粒,使块根能迅速膨大。中心柱内的韧皮部,具有含乳汁的管细胞,最初只限于韧皮部外侧,以后由于各种形成层均能产生新的乳汁管而遍布整个块根,切开块根时流出的白浆,即乳汁管分泌的乳汁,内含紫茉莉苷。 种子圆形,具翅。着生1-4粒褐色的种子。染色体数2n=9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91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6
下一篇2023-03-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