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米北大才女作者原文

卖米北大才女作者原文,第1张

北大才女作者《卖米》原文如下: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

“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出来呢。

我实在太困,又在床上赖了一会儿。

隔壁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忙活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油烟味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

我坐起来,穿好衣服,开始铺床。

“姐,我也跟你们一起去赶场好不好?你买冰棍给我吃!”

弟弟顶着一头睡得乱蓬蓬的头发跑到我房里来。

“毅宝,你不能去,你留在家里放水。”

隔壁传来父亲的声音,夹杂着几声咳嗽。

弟弟有些不情愿地冲隔壁说:

“爹,天气这么热,你自己昨天才中了暑,今天又叫我去,就不怕我也中暑!”

“人怕热,庄稼不怕?”

“都不去放水,地都干了,禾苗都死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父亲一动气,咳嗽得越发厉害了。

弟弟冲我吐吐舌头,扮了个鬼脸,就到父亲房里去了。

只听见父亲开始叮嘱他怎么放水,去哪个塘里引水,先放哪丘田,哪几个地方要格外留神别人来截水,等等。

吃过饭,弟弟就找着父亲常用的那把锄头出去了。

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装完后先称了一下,一担八十多斤,一担六十多斤。

我说:“妈,我挑重的那担吧。”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还是我来。”

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我挑起那担轻的,跟着母亲出了门。

“路上小心点!咱们家的米好,别便宜卖了!”父亲披着衣服站在门口嘱咐道。

“知道了。你快回床上躺着吧。”

母亲艰难地把头从扁担旁边扭过来,吩咐道,“饭菜在锅里,中午你叫毅宝热一下吃!”

赶场的地方离我家大约有四里路,我和母亲挑着米,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走走停停,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

场上的人已经不少了,我们赶紧找了一块空地,把担子放下来,把扁担放在地上,两个人坐在扁担上,拿草帽扇着。

一大早就这么热,中午就更不得了,我不由得替弟弟担心起来。

他去放水,是要在外头晒上一整天的。

我往四周看了看,发现场上有许多人卖米,莫非他们都等着用钱?

场上的人大都眼熟,都是附近十里八里的乡亲,人家也是种田的,谁会来买米呢?

我问母亲,母亲说:“有专门的米贩子会来收米的。他们开了车到乡下来赶场,收了米,拉到城里去卖,能挣好些哩。”

我说:“凭什么都给他们挣?我们也拉到城里去卖好了!”其实自己也知道不过是气话。

果然,母亲说:“咱们这么一点米,又没车,真弄到城里去卖,挣的钱还不够路费呢!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划算一点。”

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

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就为了多挣那几个钱,把人累成这样,多不值啊!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家里除了种地,也没别的收入,不卖米,拿什么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我想着这些,心里一阵阵难过起来。

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

“妈,你喝点水。”

我把水壶递过去,拿草帽替她扇着。

米贩子们终于开着车来了。

他们四处看着卖米的人,走过去仔细看米的成色,还把手插进米里,抓上一把米细看。

“一块零五。”

米贩子开价了。

卖米的似乎嫌太低,想讨价还价。

“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

米贩子态度很强硬,毕竟,满场都是卖米的人,只有他们是买家,不趁机压价,更待何时?

母亲注意着那边的情形说:“一块零五?也太便宜了。上场还卖到一块一呢。”

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

他把手插进大米里,抓了一把出来,迎着阳光细看着。

“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又筛得干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语气里有几分自豪。

的确,我家的米比场上哪个人卖的米都要好。

那人点了点头,说:“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

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再说,你是识货的,一分钱一分货,我这米肯定好过别家的!”

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下,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

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

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我出一块零八你不卖,等会散场的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

“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

这里一共150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

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

“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再说了,也不光是几块钱的事,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

我不敢再说话。

我知道种田有多么累。

光说夏天放水,不就把爹累得病倒了?

弟弟也才十一二岁的毛孩子,还不得找着锄头去放水。

毕竟,这是一家人的生计啊!

又有几个米贩子过来了,他们也都只出一块零五。

有一两个出到一块零八,也不肯再加。

母亲仍然不肯卖。

看看人渐渐少了,我有些着急了。

母亲一定也很心急吧,我想。

“妈,你去那边树下凉快一下吧!”我说。

母亲一边擦汗,一边摇头:“不行。我走开了,来人买米怎么办?你又不会还价!”

我有些惭愧,“百无一用是书生”,虽然在学校里功课好,但这些事情上就比母亲差远了。

又有好些人来买米,因为我家的米实在是好,大家都过来看,但谁也不肯出到一块一。

看看日头到头顶上了,我觉得肚子饿了,便拿出带来的饭菜和母亲一起吃起来。

母亲吃了两口就不吃了,我知道她是担心米卖不出去,心里着急。

母亲叹了口气:“还不知道卖得掉卖不掉呢。”

我趁机说:“不然就便宜点卖好了。”

母亲说:“我心里有数。”

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谁愿意在场上晒着呢。

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

“妈,我替你看着,你去溪里泡泡去。”

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有风湿,不能在凉水里泡。你怕热,去那边树底下躲躲好了。”

“不用,我不怕晒。”

“那你去买根冰棍吃好了。”

母亲说着,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零钱来。

我最喜欢吃冰棍了,尤其是那种叫“葡萄冰”的最好吃,也不贵,两毛钱一根。

但我今天突然不想吃了:“妈,我不吃,喝水就行。”

最热的时候也过去了,转眼快散场了。

卖杂货的小贩开始降价甩卖,卖菜,卖西瓜的也都吆喝着:“散场了,便宜卖了!”

我四处看看,场上已经没有几个卖米的了,大部分人已经卖完回去了。

母亲也着急起来,一着急,汗就出得越多了。

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

母亲说:“你看我这米,多好!上场还卖一块一呢……”

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担吧!”

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

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得卖出去,现在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

母亲的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但什么也没说。

一旁的我忍不住插嘴了:“不买就不买,谁稀罕?不买你就别站在这里挡道!”

“哟,大妹子,你别这么大火气。”

那人冷笑着说,“留着点气力等会把米担回去吧!”

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

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

“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

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等了一会儿,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吧。”

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米贩子把买来的米装上车,开走了。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粒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我收拾好毛巾、水壶、饭盒,催促道。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压着一座山似的。

突然脚下一滑,我差点摔倒。

我赶紧把剩下的力气都用到腿上,好容易站稳了,但肩上的担子还是倾斜了一下,洒了好多米出来。

“啊,怎么搞的?”母亲也放下担子走过来,嘴里说,“我叫你不要挑这么重的,你偏不听,这不是洒了。多可惜!真是败家精!”

败家精是母亲的口头禅,我和弟弟干了什么坏事她总是这么数落我们。

但今天我觉得格外委屈,也不知道为什么。

“你在这等会儿,我回家去拿个簸箕来把地上的米扫进去。浪费了多可惜!拿回去可以喂鸡呢!”母亲也不问我扭伤没有,只顾心疼洒了的米。

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她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虽然也心疼我,嘴里却非要骂我几句。

想到这些,我也不委屈了。

“妈,你回去还要来回走个六七里路呢,时候也不早了。”我说。

“那地上的米怎么办?”

我灵机一动,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装在这里面好了。”

母亲笑了:“还是你脑子活,学生妹子,机灵。”

说着,我们便蹲下身子,用手把洒落在地上的米捧起来,放在草帽里,然后把草帽顶朝下放在谷箩里,便挑着米继续往家赶。

回到家里,弟弟已经回来了,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

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

我说:“爹,也没给你买药,怎么办?”

父亲说:“我本来就说不必买药的嘛,过两天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

母亲对我说:“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

“转步?那多远,十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

“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每人担50斤就够了。”父亲说。

“那明天可不要再卖不掉担回来哦!”我说,“十几里山路走个来回,还挑着担子,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会了不会了。”母亲说,“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

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我听得出来,但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有点想哭。

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

可我实在太累啦,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

文章《卖米》引起的思考:

获奖是因为对生活最平实的叙述,引发了众多师生的共鸣感想感动。

一路走来,我们会想到有人家境贫寒这些,但是当活生生的人,切实实的事儿,以一个身边人,不同于老一辈儿大白话的表述,而是以扎实的功底,纯熟的表现出来。

文章也没有惊世骇俗,不是美文也没出惊世的名句,也没有互联网初时代新奇的想法和文章结构。

感悟分析:

写成长历程,很多人都写过,但写出感动不易。尤其是文章作者的功底很不错。节奏把握很好,简单的对话,愣是写出了季羡林、金庸、大刘级别的风格,叙事饱满不拖泥带水,情感温润不争。

读者的心境,又与读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与读陈忠实莫言,那些写同龄人经历,更不相同。

在小时候九十年代世纪初,读到老一辈儿那些写童年成长历程,更多的是好奇和感悟。因为那些写的是二三十年代或六七十年代,物质文化匮乏的年代。

文/董新明

我满含热泪读着这篇长达5千字的真情故事——《卖米》。

作者在如花似霞的年代不幸早逝的悲怆结局令人扼腕,而她生前饱含真情描绘出的中国农民在重荷之下的生存状况,更让人心中泛潮、鼻头发酸而泪水涟涟。

故事中的父亲病卧在床,他那阵阵揪心的咳嗽给这个困顿的小家平添了几分愁苦。为了一家四口“不喝西北风”,他冒着酷暑给庄稼放水,庄稼少了暴晒之虞,他却不幸中暑,年幼的弟弟只得去顶替父亲在骄阳下“晒一整天”。而为给父亲买药,稚嫩的“我”不甘示弱地挑上粮担,与母亲一同踏上窄窄的小路去赶场。至此,这一家子艰难困窘的处境已渐露端倪。

“卖米”是全文的“重头戏”,母亲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作者用实录的手法记述母亲与米贩子反复“磨价”、交易不成只好挑着满腹惆怅返回的亲身经历,将母亲的自尊刚强与痛苦无奈演绎成一片耐读的风景。

米,匀净的好米!贱卖,于心何忍!不卖,为爹买药的钱哪里筹?母亲恳求加价,米贩子执意“一口价”。争价,磨价,互不相让,后来米贩子的轻慢态度激恼了母亲,“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一语点燃了母亲心中自尊的火焰。尽管只有三元钱的差价,但母亲一任烈日炙晒,始终不肯以低价卖出。这些拙朴而又光鲜的文字过滤出她的刚强与坚忍。

母亲的痛苦无奈在散场之时和回家之后这两个时空里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随着日轮西移、场上稀落,晒得够呛、饿得难受的母亲心里不禁发怵起来。当又一个米贩子为米价“不耐烦”时,母亲却“堆着笑”;当那人轻蔑地“哼了一声”时,母亲也只是“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这里全然没有了一个女人先前的刚强,是什么逼着母亲不得不放下自尊,屈意弯腰?是贫困,是艰难!母亲打算贱价售出,实出于无奈啊!这里作者不加一句议论,借几笔形象的勾勒,就让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满腹涌动苦水的母亲跃然纸上。行文不着一个“悲”字,但那悲凉的气氛似手已弥漫纸行。母亲心里悲苦,欲哭无泪,叫人心悸。母亲的辛酸与无奈,也体现在她次日赶场的盘算中——“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这是轻松的话么?分明包含着沉重。这是畅快的话么?确实浸透着酸涩。读之,品之,有情人怎不挥洒热泪?

故事以“卖米”为线索,在矛盾冲突中表现母亲刚强自尊而又痛苦无奈的性格,通过母亲的形象塑造揭示中国农民困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这一切浮雕般地凸显在读者面前。

擦干眼泪,我回味《卖米》,心潮不禁恣意地翻滚起来。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董新明

从执掌高中语文教鞭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美文共读”。而其中一次精彩的美读,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感奋效果。

那是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语文科代表、第一学习小组组长佘振玲拿着一本《大阅读》杂志走进了办公室。本周的“美文共读”由她主持。其实,我设计、策划的“美文共读”,是一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它采用的是“三自一轮流”的方式,即由学生自选文章、自定朗读人、自行设计思考探究题,各学习小组组长轮流担任主持人。佘振玲告诉我,她的小组推荐了《大阅读》上的一篇《卖米》。该文是北京大学一名患了白血病的女生生前讲述的故事,真切动人。她跟我商量,一是作品长达5000字,需要安排3人朗读;二是把一节课延长到两节课,中间安排互动环节。我接过杂志,浏览了一下文章,赞许地说:“好!老师支持你!”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佘振玲小组题为“读美文,学感恩”的“美文共读”如期举行了。首先由杨念念、陈婷婷、佘振玲分读《卖米》一文。我发现当佘振玲读到“母亲冒着酷暑守着粮担而让女儿到树阴下歇凉”一节时,台下一片肃然。而当杨念念朗读文末母亲几句“不会了,不会了。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反正都卖了”的心酸之语时,前排那个名叫小艳的女孩竟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看来,这些可爱的孩子是受到了触动。接着,主持人佘振玲出示思考题,引导大家探究:《卖米》一文中哪一点让你感动、震撼?你由此明白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几分钟过后,大家开始畅所欲言。

——父亲为种地热得中了暑,叫人揪心,而只有十三岁的小弟弟为了一家四口的生计也不得不头顶烈日到田里干活,这显示了小弟的懂事和对父亲的体贴。

——母亲心疼女儿,让她挑小担,而自己挑上一满担米去赶场,这体现了母亲的爱心。

——母亲怕女儿晒坏身体,让她去树阴下歇凉,而自己执意守粮担,女儿却要母亲去歇息,这是母女情深的表现。

——粮贩子压价,母亲与对方磨价,因为三分钱之差,母亲不卖,表现了母亲刚强的个性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后来母亲对粮贩子赔笑,说好话,这是家庭贫寒所致,是无可奈何的举动。

发言的一个接一个,大家沉浸在共同营造的情感氛围中。

过了一会儿,小艳款款地站起来,闪动着泪汪汪的大眼睛说:“听了三个同学的表情朗读,我被打动了!我想起了有一年除夕陪妈妈卖甘蔗的事。中午团年后,妈妈装上几捆甘蔗推到集镇上去卖,守了两个小时,才卖出几根。后来遇上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他说甘蔗全要了,要母亲送到五里外的他家里。五里泥泞小路,身材瘦小的母亲咬牙挺着,寒冬腊月,她竟累出了一身汗,浑身糊满泥浆。为此,她病了一场。她是为我筹学费才累病的呀……”小艳泣不成声了。停顿了一会儿,她擦了擦眼泪说:“我对不起我辛苦劳作的妈妈。上个周我竟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妈妈闹了别扭。从这次‘美文共读’中,我知道了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小艳身后一个男生缓缓地站了起来,红着脸说:“我也有对不起家长的地方。上一回考试我考砸后,当父亲问我成绩时,我猛的一下关上房门,几天不理他。以后我要转变对父亲的态度,用行动来感恩!”

一石激起千层浪!台下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交谈着,私语着……

主持人佘振玲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朗声说道:“今天的‘美文共读’,让我们共同品尝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满意超乎想象,谢谢大家的配合、参与。下面,有请语文老师总结、点评!”

迎着大家如潮的掌声,我走上讲台,神情激动地说:“《卖米》一文的作者描述了中国部分地区农民艰难的生存状况,表现了这种背景下真挚的母女情、夫妻情,令人感动。我们读这篇美文,关键是要唤回一颗感恩的心!老师很有感触,准备写一篇千字评论文章。请问,你们有没有写作的欲望?”

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有!”

我趁势点拨:“大家可以‘感恩’为话题,讲述你经历过、体验过的感人事情。把这次练笔作为‘美文共读’的延伸、拓展。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又是一阵饱含激情的呼喊。

一周后,班级学习园地里展出了全班54名学生的优美练笔。对了,我的《满含热泪读〈卖米〉》一文也占了小小的一角。两个月后,我和小艳等几名学生的文章陆续在《阅读与鉴赏》《作文报》《出彩作文》《学子读写》等语文报刊上发表出来。记得小艳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让我幡然悔悟、良心发现的,是那篇让人潸然泪下的《卖米》,是那一次精彩的‘美文共读’活动。”

母亲节那天,小艳主动给在家劳作的妈妈打去一个祝福的电话。从此,小艳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学习更勤奋用功了。次年高考,她填报了省城某高校的新闻专业。每每回想起高中生活,她都忘不了那一次围绕《卖米》而进行的精彩美读,内心禁不住感奋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雨云

原文地址:https://www.xiayuyun.com/zonghe/20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